close

熔爐  

「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大眾的沉默,讓生命一次次地被剝奪殆盡。」

孔之永  

「韓國代表作家」、「韓國文學的自尊心」…指的都是同一位作家:孔枝泳,一九六三年生於首爾,上大學之前不知道有人窮到連吃飯的錢都沒有,對於自己從小到大一直能隨心所欲吃自己想吃的東西,感到相當愧疚,也開展了她參與民主化運動的契機,一九八七年因為反對選舉開票不當,參加示威遊行而被抓進看守所。這次經驗成為他創作小說的開端,讓她立定成為小說家的決心:曾任職出版社、從事翻譯、勞工運動等各項工作的她,因為豐富的生活經驗,「社會關懷」成為作品中鮮明的特色。

熔爐01  

姜仁浩,轉開手把隻身進入熔爐的男主角。因為經商失敗,加上失業後也停滯了些許時間,知道自己是有家庭的重擔要一肩扛起的,心裡非常明瞭自己的確需要一份立即的工作,而透過妻子動用人情關係後,才得以前往霧津擔任聽障學校的約聘導師,即使收到有工作的消息,心情卻像是濃霧一般,有股像混凝土般沉厚的鬱悶始終化不開來,就像壟罩在一層層霧氣的霧津一樣,讓人窒息。

 

霧,是男主角對這地方-霧津的第一印象。一個人來到陌生的地方工作,尤其是從欣欣向榮的首爾搬到鄉下的霧津來,就覺得自己像塊被繁華都市割下的贅肉,那般不堪。也幸好在這邊有大學就認識的學姊-徐幼真,只知道學姐在這裡從事人權方面的工作,從來到這裡的第一天就受學姐的照顧,卻一點也感受不到人情味讓寂冷的心溫暖起來,說起來特別傷人,卻也無暇顧忌他人的感受,就這樣沉浸在灰色陰溝中,直到超乎想像的事實,將他從灰色陰溝中拉向更深的黑色谷壑中。

 

以約聘導師身分工作的第一天,開著車往學校的路上,濃霧一如認知般地盤踞在此,等到快到校門口時,發現學校是座落在海邊的峭壁上,下面一排排蘆葦正像浪般起伏不停,霧在這也是縈繞不散,就像仁浩內心裡霉黑的疙瘩。靜悄悄彷彿沒有呼吸的校園讓姜仁浩的神經又繃了更緊,似乎都忘了這是間聽障學校。姜仁浩用著生疏的手語跟孩子們自我介紹,孩子們的眼神卻沒有回應,他看到一個孩子正抽蓄地啜泣著,那是他進教室前看到一群孩子圍著座位的位置,想更了解那名孩子情況,那名孩子好像沒有意願告訴老師,自顧自地任眼淚在他臉上滑落,一旁的孩子在白紙寫上一段文字:他的弟弟昨天死了。

 

不幸的消息如烏雲般壟罩這個班級,但孩子們忿忿不平地在白紙又寫上了:我們都知道是誰幹的!神情除了憤怒外,還有因為恐懼而推擠出的皺紋。第二天時,他聽見女廁傳來尖叫聲,卻怎麼也轉不開女廁的門。在一陣激烈地轉動手把後,尖叫聲像是被抽離的音軌嘎然而止,這時候姜仁浩聽見宣布上課的鐘聲,覺得身為新來的約聘老師遲到似乎會引來校方的關注,就往指導的教室前去,但心裡也想著剛剛的尖叫聲是怎麼回事和廁所的門被緊緊鎖住的詭異。第三天,班上有位孩子沒有來上課,他前往宿舍找尋她,卻意外發現舍監正抓著學生的手,在洗衣機裡攪動,孩子的臉上透露出求救的訊號…。

熔爐02  

這些不尋常的現象,在學校其他教職員眼中似乎是透明的,好幾次地詢問,卻換來冷漠的閒語,好似他是個不正常的人。隨著孩子漸漸相信老師姜仁浩,就越發現藏在這間學校的秘密,令人悲痛、憤怒、憐憫一併湧上的不堪秘密,性暴力。知道孩子們遭受到性侵後,姜仁浩跟著在人權運動中心服務的學姊徐幼真四處戮力奔波。向霧津派出所的警察備案,但警察們似乎無意辦理這宗犯罪,知道卻不受理,只因為性侵孩子的人在霧津上是有相當歷史與權威的校長;向政府機構反應,卻發現到機構的負責人與校長也有一定程度上認識,而這份關係也深深潛藏了利益,反應如沒入海中的銅幣一聲噗通後悄悄地與世隔絕。

 

他們似乎在與整個霧津在抗衡,而這有歷史的默許,正熟練地用眾人的沉默摀住他們的耳朵、雙眼,但他們知道有某種情感在他們體肉激昂地竄動,驅使他們讓蒙上陰霾的孩子們能有撥雲見日的未來。雖然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是過著貧乏拔河的生活,為了讓家庭有更好的環境,而在現實中努力地扮演著勞動者,或許攪和其中,會讓現實的荊棘更加刺進肉裡,但他們知道有某種情感正像疏通的圳傾瀉而出,不得不正視這些某種情感的壓迫,那是與生俱來的知覺,知道一定得守護著,否則就會失去自己,沉默不該滲進某種情感,因為那是身為人的最後一條防線,人性。

熔爐03  

其實,對於書本中的內容我也只是大概地敘述,只寫著自己對於書中最有印象的部分,這也是這本書給我最深邃的感想。每個文章都像個平靜無波的池子,花了時間閱讀下去就像向著池子丟了屬於自己的石子,或大或小、或方或圓,激起的漣漪就會不一樣,而漣漪就是你從寂靜的池子中獲得的想法,或許漣漪會蔓延到你內心某種生活經歷,而再讓漣漪的型態變得更不一樣,內心得到的回響就更深了。

 

看完「熔爐」給我的感覺,有一種淡淡的無奈,這是種已經經歷激昂後的憂傷。現實上有著很多我們無可奈何的事情,如今的民權運動正沸沸揚揚地從小眾團體過渡到大眾媒體上,有某團體在某處靜坐抗議著、或是激情地唱著改革之歌,我被這些人感動、佩服,因為他們脫離現實的軌道上,這是少數人才能做出來的犧牲(在這邊我們不考慮其背後有經濟企業、政治背景的團體),或許在客廳收視這些畫面的人們正無意地謾罵著,說是與其在這邊抗議不如好好工作,刺激經濟才是對這塊土地好。或許有些路過現場的人們,正用著奇異的負面眼神掃視民運人士,想著為什麼要在邊集結抗議,造成交通上的壅塞困擾。

 

我不知道是否誰絕對對誰絕對錯,每個人在立場不同時觀點也會迥異不同,沒有人能做全能的人。如果首當其衝的受難者是自己,想必情緒高漲甚至會哽咽地說不出話來,當全社會只有少數人知道自己的困境時,又被絕望牢牢地勒住心臟,似乎每次呼吸都要用盡全身的力氣。每個人都不想成為受難者,那為什麼又要冷漠看待這些不幸成為受難者的人們,在冷漠的同時,就像「熔爐」文中大眾的沉默,不知覺成為加害者,在每個難以呼吸的殘軀上又重重地壓上一眼冷漠。

(圖片來源:google images)


好挑作者:小宇

2012-09-02 16.29.40  

每個人都不停地接受閱讀,也有著獨樹一格的感受,只差用文字記錄下來。我喜歡用文字記錄下來,也對新穎的敘寫技巧著迷。腦袋外封貼膠帶上寫著請勿重壓,總之腦袋是拿來全力思考的,感受就用力給他一字字鑿上去吧!

 

arrow
arrow

    NicePi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